5月29日,“我在帮扶一线建新功”主流媒体凉山采风活动东线记者最后一站走进雷波县。从中央纪委监委,到省内宜宾市以及州内各县,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全力以赴让各项帮扶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通过“乡村振兴”既增加了收入,又增强了幸福感和获得感。
雷波海雅纺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宜宾丝丽雅集团公司投资兴建,是雷波县和宜宾市翠屏区援彝工作队的重点招商引入企业,2021年9月公司第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粘胶长丝绣花线年产6000吨,新增产值2亿元,新增利税72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40余个,解决脱贫边缘户、易地搬迁户、疫情返乡人员就业200余人,其中有100余名彝族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人均月收入3000-6000元。
邓长攀是雷波县顺河乡梯田村三组村民,他说,公司没有建立之前,他一直在外面打零工,不仅远离家乡,而且收入也得不到保障。现在他在公司的培养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公司的生产骨干,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
“以前家里面说实话也是比较困难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没有。都是靠到外地去务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现在这个公司来了过后,我们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现在在这上班的每一位员工都感觉很幸福。”邓长攀开心地说。
据了解,在宜宾市翠屏区及援彝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宜宾市丝丽雅集团将把雷波纺织及新材料产业作为宜宾市千亿纺织及新材料产业协作项目和宜宾市帮扶雷波县的工业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不断完善雷波县的工业体系添砖加瓦。雷波海雅纺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鄢勇气告诉记者:“公司今年的销售收入力争达到一亿元,目前我们四月份和五月份的产量在我们所有公司也是最好的”。
黄琅镇太平村是雷波县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村,最早的种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驻村之前,这个村只有茶叶1200亩,夏零被派驻来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把面积扩大到了1400亩,同时通过党建引领,专家培训,积极引导群众对茶树种植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茶叶品质,成效明显。2022年,太平村通过发展茶产业,全村总收入4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5万余元。此外,夏零还针对村里实际,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帮在了点子上,扶在了群众心坎里。“让村庄发生可喜的变化,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用滴水石穿的‘辛苦指数’换取太平村村民的‘幸福指数’。”夏零说,这是她从事帮扶工作永不放弃的人生信条。
汶水镇汶水村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帮扶村,也是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东西部协作重点村。2021 年以来,中纪委驻村干部与象山县挂职干部联手,整合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的力量和资源,把这里的产业发展搞得风生水起,帮扶工作取得了“1+1>2”的效果。通过驻村干部的努力,如今,龙头企业华润五丰公司已经进驻汶水村帮助村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他们通过采取统一品种、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销售和基地农户分散养殖的“四统一分”生态养殖模式,帮助农户实现增收。目前,存栏900头肉牛的生态养殖基地已经投入运营,计划今年拓展分散养殖规模达到2600头,可辐射带动1800户农户致富。
此外,驻村工作队还依托宁波市象山县的“销地仓”,在汶水村建立“产地仓”,实现了农特产品统一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截至2022年10月,销往象山县的高山大米、风干鸡、广味香肠、大豆油等特色农产品达240万元,真正实现了脱贫人口得实惠、宁波人民得好货、帮扶企业得市场、乡村产业得活力的“四得”目标。与此同时,针对汶水村适合芦笋种植的特点,在中纪委驻村干部的协调争取下,还在这里建成了高山有机芦笋田园综合体,规模化发展大棚芦笋260亩,村民每年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中央纪委监委派驻雷波县汶水镇汶水村驻村第一书记苏世承告诉记者,“两年以来,我们在推动五大振兴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我们对未来乡村振兴的事业和帮扶工作更有信心。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把汶水村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为深度彝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新的路径”。
如今,汶水村还结合实际,从党建、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社会治理等五方面入手,推动“五彩”汶水建设,目前已推动落实各类项目87个,带动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其中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7万元,同比增长15.59%;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超6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80余万元。
记者:潘美杰、张锐